【四川日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巡禮??核拇ㄞr信 助力鄉村振興,一起向未來!
2022-05-30 21:54:53 來源: 作者: 點擊數: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安排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
不久,一份印有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省聯社”)、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兩家單位鮮章的文件,下發至全省農信系統和農業農村部門。這份名為《關于金融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緊扣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端出15條金融措施“干貨”,這是四川農信今年的“一號文件”。
農業經營主體特別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是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力量。四川農信“一號文件”聚焦這一群體,意味著一種前行的方向、一股堅定的力量和一份如山的責任。2021年,全省農信系統向近21萬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放貸款528億元,同比增加58億元;支持現代農業產業貸款余額503億元,同比增加90億元。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作為以“農村金融主力軍銀行、地方金融主力軍銀行、普惠金融主力軍銀行”為目標愿景的金融機構,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助力鄉村振興,是四川農信職責所系、使命所在、宗旨所向。
金融“活水”,澎湃如潮潤山鄉。以夢為馬,馳騁沃野向未來!
看站位:
舟大者任重。四川農信對標對表中央和省委要求,主動擔當作為,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金融“活水”
四川農信“一號文件”年年出,為何今年要聚焦農業經營主體?“中央要求、市場需要、農信擔當。”省聯社主要負責人簡潔有力地回答。
中央要求是前提——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單列為一項重要內容,旨在進一步解決鄉村振興金融服務供給不足這一“卡脖子”問題。省聯社黨委第一時間研究學習,組織系統上下開展大調研、大走訪,仔細對標對表,將一號文件精神細化成一條條具體的金融措施,確保中央要求在全省農信系統落地落實。
市場需求是動力——加大對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支持,發揮其帶動農民進入市場、增加收入、建設現代農業的引領作用,是更好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必由之路。目前全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快速發展,4.9萬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確權賦碼登記,量化集體資產845億元,實現集體經濟組織總收入130億元。省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艾毓斌認為,農業經營主體的不斷發展壯大,將為農村金融市場帶來新的藍海。
農信擔當是根本——對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根本原因還是來自四川農信因農而生、因農而興,銘刻于心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擔當源自歷史。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省各地陸續組建農村信用社,及時有效地解決了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資金缺口問題。支持農業生產、農村建設、農民增收,早已鐫刻進四川農信的血脈基因。
擔當厚植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農信始終堅持全方位支持“三農”發展的戰略方向和戰略定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截至2021年末,投放“三農”貸款3530億元,同比多投84億元,涉農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340億元,達到5449億元,占全省同業的27%。其中,累計投放精準扶貧貸款1285億元,扶貧小額信用貸款270億元,余額占全省同業的87%,結對幫扶貧困村226個,選派第一書記和駐村干部284人。作為我省業務規模最大、網絡覆蓋最廣、員工數量最多的銀行系統,四川農信已成為各級黨委政府可信賴的一支重要金融力量。
擔當指引未來。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必須著眼國家重大戰略需要,穩住農業基本盤、做好“三農”工作,接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省聯社黨委心懷“國之大者”,要求全省農信系統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持續加大信貸投放,積極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促進“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進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看亮點:
突出精準,15條措施覆蓋全部農業經營主體類型,每一類經營主體都有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予以精準“滴灌”
“承包了50多畝坡地,今年準備擴大種植養殖規模,同時發展綠色農業觀光游。”初夏時節,綿陽市三臺縣綠望農場負責人苗軍對未來信心滿滿。
這信心,源于鄉村振興涌動的時代大潮,也來自四川農信給予他的金融支持。三臺農商銀行根據《通知》要求量身定制的家庭農場貸款,讓他挺直腰桿準備大干一場。
綠色的田野,綠色的希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針對綠望農場這樣數量眾多又類型各異的農業經營主體,四川農信提供了差異化的一攬子金融服務方案。
“精準是最大的關鍵詞。”省聯社黨委委員、副主任姜林介紹,此次出臺的政策體系覆蓋了我省全部農業經營主體類型,微觀層面關注農戶,中觀層面聚焦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等,宏觀層面則主要服務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綜合考慮不同類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水平、發展階段、發展規模等因素,以保姆式的服務精準“滴灌”金融“活水”。
精準,首在找準痛點。進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的歷史階段,小農戶的資金需求呈現出“大額、長期、集中”的特點,原有的最高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已杯水車薪。
為解決這一問題,《通知》明確:對符合條件的小農戶匹配最高額度30萬元、最長期限5年、最低利率執行當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農戶信用貸款。“額度調高、年限延長、利率降低,都是為了精準滿足小農戶生產所需的資金訴求。”
精準,貴在抓準特點。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從業主體主要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金融的需求已顯著高于農戶,具有多層次、多樣化、復合型的特征。同時,鄉村振興又是一項新的事業,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要求更高、變化更快。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按需點菜’,金融服務要‘照單做菜’。”姜林形象地比喻,“針對家庭農場,我們實施‘批量授信’,推進‘家庭農場信貸直通車’;針對農民合作社,我們推廣‘核心企業+合作社’模式,推廣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支持農機具和大棚設施等依法合規抵押質押融資;針對集體經濟組織,我們匹配專屬信貸產品,凡用于生產經營活動的,授信額度最高500萬元,信用方式最高100萬元。凡用于固定資產建設的期限最長10年,凡用于補充流動資金的期限最長3年,利率最低執行當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
精準,重在打通堵點。初夏的蓉城,生機盎然。在四川農信總部大廈內,四川農信與新希望集團圍繞鄉村振興、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金融和綠色信貸等領域進行了一場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給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帶來極大壓力。特別是像新希望集團這種處于“鏈長”位置的頭部企業,牽一發而動全身。確保龍頭企業資金流穩定,有助于鞏固產業鏈、穩定供應鏈,最終實現價值鏈的集約式、高質量發展。
這是《通知》重點發力方向之一。
四川農信將針對原材料購買、農產品收購等環節提供流動資金貸款,貸款金額根據農業龍頭企業經營規模及流動資金需求確定,期限最長3年。全省農信系統還將積極采用保證、抵押、質押等多種增信方式,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技術創新、基地及工廠建設、設施裝備改造升級等資金需求提供項目貸款。
精準,成在攻克難點。普通的工商企業生產經營貸款,其期限一般最長為3年,即可滿足絕大多數客戶的用款需求。但農業生產受天氣影響大、生產周期長,面臨自然災害和農產品價格波動等自然和市場雙重風險。
安岳縣的檸檬產業是四川“10+3”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中“川果”產業的典型代表。但檸檬的生產周期普遍較長,一般栽種后第3年才開始結果,5年后達到商品化果品,生長期、掛果期、豐產期各個階段的收入和支出不匹配,成為農業信貸介入路上的“攔路虎”。
從2019年開始,四川農信試點探索“檸檬貸”,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種植貸”特色金融產品,并最終寫進《通知》里。四川農信提出按照“一行(社)一策,一縣(區)一特色”的原則,因地制宜匹配不同的金融服務方案,推動當地特色種植業發展。
“種植貸”產品在還款方式、期限設置上與特色農業產業生長經營周期相匹配,額度最高200萬元,期限最長10年,為家庭農場提供差異化信貸產品。“從種植、生長到掛果,農信全周期信貸支持是我們的底氣!”有農戶高興地說。
看支撐:
四川農信既關注鄉村治理“軟”的一面,也聚焦基礎設施“硬”的一面,支持鄉村振興“軟硬兼顧”,有“面子”更有“里子”
不僅是支持農業經營主體,《通知》還專門針對全省鄉村治理提供金融服務,這出于何種考慮?
“有效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省聯社主要負責人介紹,廣袤的沃野山鄉不僅需要產業興旺、經濟發展,還要有山清水秀、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海晏河清、公正廉潔的政治生態,以及民風淳樸、民心厚道的文明鄉風。為鄉村治理提供金融服務有助于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助于夯實鄉村振興基層基礎,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鄉村社會,不斷增強廣大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讓自然生態更優美——全省農信系統將大力支持農村綠色發展,加大對農村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及供水、農村危舊房改造等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目前生態農業項目和農村環境整治貸款余額已達17億元,下一步,還將圍繞“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五年行動,支持農村無害化廁所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工程,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生活環境。
讓政治生態更清廉——四川農信依托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打造省、市、縣、鄉、村五級聯網的實時預警、實時公開的廉潔鄉村服務平臺,實現對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簡稱“三資”)運營管理、資金使用、補貼資金發放等的高效管理和及時公開,幫助村民拓寬民主監督渠道,預防基層“微腐敗”。目前已在樂山、德陽等16個市州的75個區縣落地推廣農村“三資”管理平臺,其中樂山探索的“三資”監管工作還曾獲得省領導的肯定性批示。
如果說鄉村治理是“軟件”是“里子”,那么鄉村基礎設施就是“硬件”是“面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軟硬兼顧”,有“面子”也有“里子”。
“四川農信將從3個方面積極支持全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上述負責人介紹,一是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基礎設施改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信貸支持力度。目前,全省農信系統支持農田基本建設貸款余額超25億元。二是加大對農村水、電、氣、路和通信等“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目前,全系統支持各類農村基礎設施貸款余額超150億元。三是持續用好“安居樂”農戶建房貸款、“安居樂”農村土坯房改造貸款等產品。目前,全系統在農房改造領域投放貸款余額超20億元,有效支持農村家庭改善居住條件。
看機制:
做好“加減乘除”法,建立4種機制,確保“真金白銀”的舉措落細落實、見行見效
“真金白銀”的政策,如何落到實處?四川農信建立4種機制發力。
做好“加法”,形成合力,建立聯動工作機制——
全省農業農村部門和全省農信系統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形成政銀支持農業經營主體、服務鄉村治理工作合力;建立順暢的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互通政策支持、服務成效及存在問題等情況;加強聯合指導,因地制宜聯合組織開展培訓,推廣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促進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做好“減法”,降低風險,建立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
全省農信系統加強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等擔保機構的合作;加快建立健全農業保險保障體系,引導保險公司拓寬保障范圍、創新保險產品、優化保險賠付,更好滿足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多層次、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
做好“乘法”,放大效應,健全人才保障機制——
四川農信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實行“黨員派駐行政村制度”,打造鄉村發展新引擎。全省農信系統全力推動黨建+金融“雙基共建”工作,向重點鄉鎮、村(社區)派駐“金融副書記”“金融村官”,為鄉村治理和農村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做好“除法”,提高效率,創新金融服務機制——面對農村金融一些“老大難”問題,必須運用創新思維,提高金融服務“三農”的效率。為此,四川農信不斷創新金融服務理念和金融服務政策,積極探索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集體經濟組織貸、冷藏保鮮設施建設貸等專屬信貸業務;加快創新產業鏈融資模式,實現信用貸款、擔保貸款相互補充,產業鏈上、中、下游全面覆蓋的產業鏈融資新路徑……
篤行不怠譜新篇,踔厲奮發啟征程。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起點上,四川農信緊盯打造“農村金融主力軍銀行、地方金融主力軍銀行、普惠金融主力軍銀行”目標愿景,拿出“真金白銀”、傾注真心實意、聚焦真幫實干,支持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助力鄉村振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王駿